我市诗人何文诗歌入选《当代中国爱情散文诗金典》
市场化、混业化、国际化,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国际趋势。
总之,本文从监管角度谈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一些担忧。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信息数据披露机制,缺乏信息共享系统。
通过非标转标将非标产品转换成标准产品,提升了银行名义资本充足率,但如果资产本身没有出表,银行实际风险并没有改变。但在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要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资产证券化发展异常迅速。文章来源:《中国金融》2016年3月期 进入专题: 资产证券化 监管 。对于投资人来说,缺乏信息数据的获取,就无法有足够的信心来投资产品。但事实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集中度,相比美国同类产品,要高得多。
资产证券化,又称结构化金融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对现金流的结构化以及增信处理,将流动性较差的存量资产转换为流动性较强的收益凭证的过程。因此,在资产包中基础资产过低时,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些增信措施,比如优先/劣后,将失去作用。对国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中国经济界是有思想准备的。
以四川为例,该省是中国农民工输出大省,到省外务工的农民工总数高达1100万人(共有农民工2200万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现象,到1月10日为止已返乡的农民工达113万人。在1929年到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第一波之后,全球一度出现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和通胀局面,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次被动的紧缩而再次见底,直到二战结束全球经济才走出阴影。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2007年下半年,中国国内投资增长速度开始有所下降,10月之后股市已经从6124的历史高点急剧下滑。
财政收入不断下降但支出刚性全面增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不抓紧对这些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快改革步伐的话,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象。
因此,滞胀并存的局面很可能出现在经济刚出现复苏的拐点。还有一部分虽然在沿海失去工作,但滞留在当地尚未返回。有些机构预测到了2007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拐点,提出2008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外部震荡大于内部震荡的宏观局面,明确指出要在保增长和稳物价之间作出平衡,并且年初就着手布置研究扩大内需的课题。在短期内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工务农和进行技术培训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但从长期看需要及早从战略高度系统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
在两个循环中,前者影响后者,因为住房终端需求受前者影响更大。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变化。目前三个现象同时存在。
展望十年,如果处理不当,这场金融危机存在出现一波三折的潜在风险,一旦如此,金融危机经历的时间会比想象的还要长久,对此亦高度警觉和防范。二是几项宏观调控政策的碰头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减速作用。
外部需求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对待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态度和信任。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已经采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
面对各方面要求减税的压力,财政和税务部门出现了明显的惜税心态。总消费仍然保持正常增长,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投资和出口开始出现下滑,江苏由于存在苏北相对欠发达地区出现的投资需求,受的影响相对轻微,但其它三省都感到明显异常。第一,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恢复市场的信心尚需时间。总的看,这些政策措施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应对危机将逐步起到关键性作用。总的来看,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农民工返乡呈现出的特点是:数量大幅增加,举家回乡的比重较高,年纪稍大的特别是四十岁以上返乡的比例较高。面对股市低迷,政府没有出手干预,更没有放弃对非流通股允许流通的承诺,这使资本市场反而有了信心。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综合已有的情况,中国政府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态度和对策可以从三个层面概括:一是对金融危机发展的趋势和中期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作出判断。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正在承受比其他大国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面对可能在亚洲一些国家出现的变化,市场已经做出了快速反应。
尽管发生了历史罕见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政府的公共职能、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模式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化。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各个国家曾一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得当时的危机深化,延长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
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中国政府认为,维持开放的贸易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大国汇率,不但对中国而且对全球都有好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但有害于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灾难性的。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快,人民币汇率在两年内升值了20%,货币政策全面收紧和国际输入的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但认识这两点需要全球视野,这与国际金融危机及大国政策应对有直接关系。
当人们意识到错误时,危机时间已被大大延长。造成沿海经济减速更直接的原因似乎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存在不可持续性的长期结构性原因,特别是原油价格冲顶使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沿海经济体的承受力到了极限。
同时,在一些国家使用汇率贬值政策时,高度重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出现贬值预期,形成可靠的货币锚。观察中国政府所提的目标,可能要注意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2009年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增长8%的目标,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发展基调。这涉及到前面提到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如果没有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中等收入者需求,而国际市场又在收缩,显然无法解决农民工就业。
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所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努力,呼吁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全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G20峰会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明确体现了政府的立场。三是通过多种手段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虽然全球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收缩,但国际贸易不可能停止。
目睹着华尔街出现的支付危机演变为信用危机,然后是信心崩溃,国际虚拟经济危机很快传导到实体经济,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很快席卷发达国家,并向全球扩散。由于诸多政策快速出台,人们都在等待下一个政策,因此推迟了投资决策的时间。
(三)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波动 2009年甚至2010年的宏观风险无疑是实体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冲击*本文节选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供的背景报告。
中央银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同时,在一些国家使用汇率贬值政策时,高度重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出现贬值预期,形成可靠的货币锚。
评论列表